對話新國企丨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暢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彭心韞)3月2日上午,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小新)、《國資報告》雜志社主辦,國資委信息中心協辦,聯合十幾家媒體平臺推出的“對話新國企 加油十三五”系列網絡訪談正式拉開序幕。【收看訪談全文】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演播室,與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同場對話,暢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改革”等話題。宋志平在訪談中表示,中國建材正從推進傳統建材結構調整和發展“三新”產業兩方面大力進行轉型升級。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中國建材帶頭淘汰落后產能、帶頭錯峰生產、帶頭不打價格戰,在我國建材行業去產能、結構調整過程中責無旁貸。
宋志平(左)、管清友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演播室
打造新國企 把市場化裝進國企內核
當談到在國企改革中,國企應該如何發揮首創精神,與市場融合的問題時,宋志平表示,國企改革核心是機制。第一,所有者到位;第二,發揮企業家精神;第三,建立讓企業利益、員工利益和管理層利益呈正相關的關系。如果企業利益和管理層以及廣大員工沒有關系,企業機制就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改革歸根到底是要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增加國有企業控制力,擴大國有資本的功能。
宋志平說,國有企業要把市場化的內核裝進去,形成“新國企”。在改革中完善和加強規章制度,避免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監管不利等問題。國企改革是個細致活,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畏縮不前,應該穩步向前推進。過去的國企改革是企業去做,然后總結。現在的國企改革有了頂層設計,和過去的改革相比,更有法有章可依。
轉型促升級 技術支撐產業平臺
宋志平說,在部分網友的印象中,可能認為鋼鐵、水泥等建材是比較低端的產業,會造成很大污染。中國建材正從兩個曲線上進行轉型升級,“第一曲線”是升級玻璃、水泥等傳統領域。“第二曲線”是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他向網友詳細介紹道,中國如此多的建筑,想少用磚、少用水泥,就得用石膏板。中國的石膏板產能全球第一,既能作為非常好的建筑材料,還能把電廠脫硫石膏全部消化掉。此外,像中國建材生產的TFT液晶顯示板,打破了國外壟斷,電子薄玻璃能做到超薄0.2毫米,可以像紙一樣卷起來。
宋志平說,這些新型產業興起的同時,離不開中國建材1.3萬名科研設計人員的潛心鉆研,一個開放性的服務全世界各行各業的技術服務平臺正在形成。
聚焦供給側 主動帶頭責無旁貸
管清友向宋志平提出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詢問中國建材將如何按照供給側改革的思路進行整合。
宋志平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做的是解決很多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建材在行業去產能、調整結構中責無旁貸,央企在整個行業供給側改革中是排頭兵。中國建材在行業里有一個“五個帶頭”的宣誓:第一,中國建材帶頭淘汰落后,第二,帶頭不新建工廠,第三,帶頭聯合重組,第四,帶頭錯峰生產,第五,帶頭不打價格戰。
“全世界這個行業是看大企業的,所以一個行業里有沒有領袖企業把這個事兒想清楚,帶著大家進行供給側改革、結構性調整,進行大規模轉型,至關重要。”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演播室
推進“雙試點” 企業多元化、管理規范化
談及“雙試點”的推進情況,宋志平表示,2014年7月中國建材被國資委確立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落實董事會職權國企改革“雙試點”。一年多來,各項工作正按照試點方案在向前推進。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點是規范,大家都擔心,國有資產會不會流失?黨建工作會不會削弱?中國建材的試點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三家上市公司加大了規范的混合力度,以北新建材為例,過去是一股獨大的公司,如今在股東方面引入了非公資本的一些股東。既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增加了企業的盈利,同時也進一步使這個企業更加多元化,使管理更加規范。
訪談開始前,國家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侯云灝、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蘇桂鋒出席了“對話新國企 加油十三五”系列訪談的啟動儀式。
(從左至右)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蘇桂鋒、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中國建筑材料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國家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侯云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